今天,一条新闻把我看傻了,这不就是典型的“ATM机转移支付”么,要素太齐全了。
与已婚男士发生超亲密关系×出轨√
谈朋友谁不花钱×上交工资√
这种案例看多了,真的心疼一些兄弟,完全是把老实人往死里薅啊。
现在很多情感问题的源头,很大一部分,我认为是在商君。时间回到1912年,当年19岁的教员,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写出了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这篇文章太厉害了。可以说,这篇仅400多字的文章改变了中国历史。
当时教员的班主任柳潜,是前清的秀才,看完此文,头皮发麻,预言道:这个人将来的功绩,不知道能到什么程度。
此后,这篇文章又恰好被一代名士杨昌济看到,惊为天人,于是便悉心培养教员,后来还把他带去了北大。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那此文究竟讲了什么呢?徙木立信。
这是商鞅变法的一条措施。为了让人们相信他的新政,他在南门放了一根木桩,说是谁把木桩搬到北门,就给金子。结果大家都不信,但有一个壮汉不信邪,就去搬了这个木桩,商鞅马上给了50金。于是,大家信了商鞅的新法。
但是教员的见解却是:就是因为之前政令的不靠谱,才导致了百姓的不信任,这事儿让全世界看到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一个好的政策,让大家生活变的更好,那大家自然就会拥护。
都闹到要搞徙木立信的把戏了,那说明之前的政令太可爱,把老百姓都搞愚昧了,气的不想再说了。
商君这一套,核心是信义二字,说了就要认,你不能朝令夕改。
我们情感政策上,关于转移支付这件事,就一直没确定下来。举个例子,之前有的媒体宣传,哪方父母出资,房产归谁。可是后来在具体案例中,又调整成自由裁量,这就让大家很迷惑了。
又比如说,商君里面很重要的军功系统。打仗立功砍人,那就按人头分田地。所以秦国一说打仗,老婆比老公还激动,欢送老公去建功立业。
但是大家翻一下秦法中关于婚姻的部分。财产是怎么归属的,一方开小差了怎么办,女方在婚姻中是怎么要求的?
设想一下,如果男的在外面卖命,家里老婆喜欢上了村里的黄毛,或者和贵族好上了,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家产还分走一半。男的怎么想?
那我立马不干了,谁拼命谁去,我在家玩泥巴不好吗。
自2016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社交媒体让人与人的连接越来越容易。
那么,贵族通过打赏、社交软件就能认识大量妹子。
同时,黄毛也可以整天靠大量的社交玩乐,来获取异性认识的机会。
另外,我们的舆论风气已经是大家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那作为年轻人而言,我为什么还要去建功立业呢?卖命获得的田地,随时有可能被分走,一无所获。
那么我要么学黄毛趁年轻天天玩耍,要么假装贵族,能忽悠一个是一个,要么就彻底摆烂不玩了。
结果损失的是什么?是生产力。没人再想着去扛杠杆了。
商君那一套,精髓就在于政策都是配套的。你不能一方面军功系统,一方面又不保障战利品。
如果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事实上商君这一套搞不了了,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社交媒体,限制不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那我们就要迅速转向。
假如,我们还要坚持商君这一套,那就切忌前怕狼后怕虎,该得罪的就得罪,该管好就管好。不能时而国际接轨(自由恋爱),时而又传统文化。(彩礼买房)
我个人是支持商君那一套的,就像教员所说,这一套能让国家富强,能让懒惰的人变勤快。只要我的付出能有回报,那哥几个上阵杀敌就完了,别说996,007都在所不惜。
那就别跟我搞什么“慢热”,“爱你的男人才会给你花钱”,“不爱了”,“性格不合适”。只会凉了兄弟们的心。
当然,我说这番话必然会被喷,只希望能让真正懂得起的有识之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