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冲浪,打开任何一个女性用户多的平台,你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年轻女性,都不太愿意结婚、生孩子。
而同样的,现在的年轻男性,也越来越不愿意追女生了。这种现象,我称之为情感市场的通货紧缩。
造成这一现象,是经历了以下这个过程。
自商品房制度兴起之后,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捆绑在了商品房上。
也就是说,年轻男性,为了进入婚姻,必须要有能力扛上这个杠杆,通常的做法,是抵押自己未来三十年的劳动所得。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脑力劳动,被机器所替代。充分的竞争,又进一步导致了男女的收入比拉大。
叠加上以上两点原因,年轻女性要想留在城市,在择偶的时候,必然会偏好经济实力强、社会地位高的男性,这不能简单的用“慕强”来解释。
由此导致了一个结果,经济上领先的5%的男性,有着极大的择偶权,几乎占据了整个情感市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层在宣传策略上,一直在规劝这部分男人尽快进入到婚姻之中,退出情感市场。
大家常常能看到,哄着这帮优质男别玩了,赶紧结婚的新闻。
过去信息单一的年代,这样的策略很有效。
但是,社交媒体击穿了这一切。很快的,这5%的优质男性发现了这个秘密,既然我都通吃了,那我为什么还要进入婚姻之中,一直玩下去不好吗?
于是乎,优质男人一直玩,而女孩子又只愿意和优质男人进入长期关系,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女孩子错过了生育年龄,不得不提高婚恋价码,这又挡住了大部分普通男人进入到婚姻之中。
男生认为,现在谈恋爱结婚太难了,算了。
女生认为,除非找到优质男,不然谈恋爱结婚降低生活质量,也算了。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个人认为,现在不少举措,都是浮于表面,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制定这些政策的专家,并没有对情感市场足够的了解。
我们对情感市场的调控,都是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必须要政策和干预。但是,弊端在于,这些政策和干预失灵了怎么办。
万一制定情感政策的专家,也有不理性的时候呢?
他们没有足够的婚恋经验呢?
比如说,那5%的优质男性,他们通过社交平台发现了,原来自己那么有市场。一个富哥,随便进个直播间,他就全明白了。
过去传统媒体的宣传,这些优质男性早不信了。
而且,还有更多人发现了这个秘密。
我的同学浪某,在2012年的时候,就发现,好好经营包装自己的社交平台,展示高价值,就有几乎无限的泡妞机会。
情感市场也不同于别的市场,有效干预的工具太少了,比如说货币政策就没法用,因为都是个体,钱都不知道怎么发。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当下的情感市场通缩的问题,就两点。
一、定好规则,减少人为的影响。
规定好婚姻中财产的归属,恋爱期间馈赠的定义,每个地区彩礼的定义。现在很多涉及到婚恋的民事纠纷,自由裁量权太模糊了,人为的因素太大了。
二、减少政策的干预,相信情感市场的自我调节。
很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必要。说个大家都知道的“假高富帅”,很多平台都有规则,炫富直接限流。
但是,“假高富帅”就没有作用吗?
假的多了,市场自然会达成一个均衡,女孩子都知道,这些炫富的假的多,不如找个真诚的。那么,真高富帅,那5%的优质男性,也就通吃不了了。
我认为,这就是情感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最后,不管部分女生怎么悲观,我希望兄弟们都能去结婚生子。
千万不要有:“如果和一个人结婚,生活不能过得更好,那我为什么还要结婚?”这种想法。
很多兄弟在长期关系中,都秉持着要1+1>2的想法。
但是,这些美好的意愿,都是和长期关系的本质相矛盾的。但凡你抱有,谈恋爱或结婚,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变的更美好的幻想,最终都会发现,长期关系往往会让人更失望,更受伤。
打个比方,结婚这件事,更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船上破了几个洞,正在不断往里面渗水。
你和另一半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水及时舀出去,不然船就要沉了。最后,这艘船必须两个人同心协力,才能顺利到达彼岸。
结婚之后,两个人会共同面对:几十年的房贷、照顾小孩、赡养老人,还有一堆的家庭琐事,任何一件,都是开销和压力。
本来一个人生活挺好的,自己赚钱自己花,消费多开心啊。两人在一起之后,平添了诸多责任,那怎么可能让生活更好呢,大多数的婚姻,都是在负重前行罢了。
那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这个责任?
因为这已经是最保险的风险规避方案了,人不可能一直年轻吧,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经常有些小可爱说,如果找个人,不能让我生活变得更好,那谈恋爱干嘛?
这样的小可爱,就不建议同船渡了。同一艘船上,一个人不舀水就算了,不仅在旁边躺着要过精致生活,还要指手画脚。
这样的人,就让她自己游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