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七夕在大家认知中或许就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但在古代,人们对七夕的重视程度远胜于今天。有各种盛大的活动,甚至还些七夕的风俗习惯流传到了现在,那古代七夕节和现代七夕节都有哪些传统的风俗呢?
一、古代七夕节的传统风俗
1、观星祈福
在神话传说中,七夕是牛郎和织女跨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所以,在七夕夜里观牵牛和织女星祈福,也就变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
这天夜里,年轻的单身女子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2、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3、祭拜织女
拜织女是古代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拜织女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二、现代七夕节的风俗
七夕在古代的风俗除了上面这3种,还有很多,甚至还有一些风俗一直到现代都还流行着,比如:
1、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许多年轻姑娘,喜欢在七夕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七夕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2、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传统风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
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吃巧果
七夕乞巧也是流传至今,现代还一直有人在维持着的一种风俗。
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