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健康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妈妈大喊,孩子很害怕,爸爸默默或冷漠地走开。 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这段关系中,更多的是情绪的流动,而不是情绪的流动。
01
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妈妈会特别着急。
因为中国教育的优质资源相对集中,竞争激烈。 因此,很多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一个好的学校,享受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妈妈们担心如果孩子不好好读书,将来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将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在学校会不会挨饿受冻 , 等等。
大儿子上高二的时候,天气很冷。 爸爸迫不及待地给孩子的学校打电话,对孩子说:“天冷,你要多穿点衣服。”
试想一下,一个高二的男生不 知道天冷怎么穿衣服吗? 他肯定知道,但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必须做点什么来解决自己的焦虑和担忧。
其实他只是担心我大儿子冷了不穿厚衣服,怕他冻着生病。
在这段感情中,父亲希望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比如打电话、反复叮嘱。 高二的时候,他没有把他当成男孩子看待。 孩子更像是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儿,因为婴儿不知道冷、热、饿、饱,需要大人的照顾。
现实中,很多妈妈都像我爸爸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胡慎之的心理学
02
建立一段感情,有些感情只有我们在感情中才能体会。
第一,价值观。
每个人都需要价值观,有些价值观是与生俱来的。
我之所以觉得自己有价值,是因为在我出生之前,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我的出生,我知道我被欢迎来到这个世界上. 而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生女儿不受欢迎,被认为是一种负担,感到失望。
有些孩子在家庭中经常被父母忽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普遍价值感不高。
什么是价值感?
简单解释一下,价值感就是我对别人、对社会有没有用,我有没有价值。
第二,存在感。
所谓存在感,就是特别被重要人物看到的感觉。
比如你在一个公司,老板对你评价很高。 每次去公司,老板都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同事都很尊重你。 这个时候,你可以在这家公司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存在感。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存在感非常重要。
有的妈妈喜欢利他,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好妈妈,不需要孩子为她做任何事情。 她只想对孩子好,爱孩子,但孩子能为她做的事,或对母亲有利的事,母亲都不允许孩子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觉得自己对妈妈没用,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种妈妈是这样的。 比如,孩子来帮妈妈打背,妈妈欣然接受。 接受的同时给孩子一个鼓励或表扬,“妈妈好开心,宝宝帮妈妈拍背,这种体验太美妙了。”
这是妈妈对孩子的满足 ,妈妈看到了孩子,这对孩子来说会很有存在感。
第三,归属感。
人是孤独的,每个人都特别害怕被群体边缘化。
在家庭中,母子之间的关系太亲密了。 当爸爸想参与进来时,妈妈说:“别和你爸爸说话,他很忙,没有时间陪我们,然后妈妈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爸爸就被边缘化了,被排到了一边。 "
其实,此时的父亲被剥夺了归属感。
关系中的三要素,价值感、存在感、归属感,如果你都看不懂,那这段关系就很糟糕了。
03
令人惊讶的是,只有两种类型的关系。
不管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管是朋友关系还是其他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两种关系。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
第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或主奴关系,或君臣关系。
有些关系的相处之道是这样的:我说了算,你要听我的。
服从这个词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来理解,听话,乖巧,听话。
第二种:伙伴关系。
什么是伙伴关系?
例如,一位妈妈和一位3岁的孩子一起玩积木游戏。 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如果妈妈代替孩子把所有的积木都堆起来,孩子会感到迷路。 这不是合作关系。
真正的合作关系是妈妈做妈妈该做的,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两者是一种合作关系。
利用市场上的合作关系,才叫合作共赢。 当用在亲密关系中时,合作意味着相互提供价值和资源,共同分享结果,而不是其中一方单方面给予、接受或独享。
由此可见,合作共赢是一种非常好的关系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看到的家庭关系模式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控制和服从的关系。 妈妈害怕失控,孩子需要扮演一个被妈妈控制的角色。 有的妈妈管不了自己的丈夫,就更多的针对孩子,这样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先生 海灵格说,“任何关系模式都来自于我们和母亲之间关系的再现。”
换句话说,你和你的丈夫、妻子、孩子、朋友等,大部分的关系是 可能是你和你母亲关系的翻版。
04
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方式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所处的家庭关系直接影响到他们结婚生子后的亲密关系。
我老公从小就是留守儿童,25岁的时候有了两个孩子。
结婚后,他总觉得自己是个成熟有担当的男人。 然而,他的妻子认为他简直糟透了。 所以,他很想早日脱离婚姻。
我问他,“离婚了,你有什么打算?”
他说,“不知道”.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与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他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他,出去打工,把他丢给一年难得见一面的爷爷奶奶。
在他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父母都不在身边。 对他的关注、关心和照顾很少。 他的父母总是说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赚钱养家。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他的内心缺少了很多的感受和体验,就好像他是一个从石缝里跳出来的野孩子,没人理他,不 一个教他。 虽然他的父母还健在。
他对父母从小就抛弃他的恨意无法言表。 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该如何维系这段感情,很害怕被对方抛弃。
他不停地跟老婆说,我要跟你离婚,我要跟你离婚……,情绪控制不住。
他对人际关系也不是很信任。
一个健康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由爸爸、妈妈和N个孩子组成的。
爸爸履行父亲的职责,母亲履行母亲的职责,孩子履行孩子的职责。 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爱心,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不健康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父亲明明在场,却少了父亲的功能;
在这些相似的家庭结构中,父母和孩子都无法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三,我特意加了一句,没有父亲不代表没有父爱。
俗话说“男主外,女主内”。
中国家庭的现状是,父亲可能有 承担更多的家庭经济责任,全身心投入家庭和照顾孩子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
因此,孩子们普遍缺乏父亲的关爱和陪伴。
当然,也有一些男性,因为无法与家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借机逃避家庭责任。 他可能认为男人应该在外面挣钱,孩子的事情可以交给妻子,至于妻子的情绪,孩子需要父亲的照顾等等,他无所谓。
当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家庭结构一定是不健康的。
其实父亲很忙,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不代表没有父爱。
工作忙,只能周六周日陪他们。 有时候,我也很想念我的孩子们。
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
现在的方法很多,技术也很先进。 只要心中有孩子,就不怕找不到表达对孩子的思念、关心、陪伴的方式。
我和孩子异地,我在一个城市,他在另一个城市。 孩子睡觉前,我会和他视频,给他讲睡前故事,给他读书。
他拿一本故事书,我拿一本故事书。
我们还可以语音、电话等。
我经常用“我爱你”来表达我对他的思念。
慢慢的,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感情。 虽然我经常不在他们身边,但他们觉得爸爸很好,一直都在他身边。 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非常融洽。
有些妈妈常常把家庭或孩子的问题归咎于自己的丈夫不是好丈夫或好父亲。 其实不是,有时候可能是丈夫或者父亲被母亲边缘化了,只要母亲一拉,他就重新进入了家庭。